“多亏自然资源部蹲点服务组的指导和推动,为企业项目如期投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江苏省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朱加纯说,“服务组的到来,让一些持续困扰地方的用地用海用林要素保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现在我们有目标、有底气、有政策,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作为海洋大省的江苏,拥有954千米海岸线,滩涂资源占全国的1/4,资源禀赋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从2018年的6776.5亿元,到202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海洋强省建设步履稳健。近年来,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南通向海而行,加快涉海项目招引建设,努力培优做强海洋产业,吸引了一大批船舶海工企业集聚于此,但一些用海用地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年6月,由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牵头,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副司长孟庆垒带队,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青年干部组成的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一线蹲点服务组正式进驻江苏。随后,蹲点服务组实地调研一线诉求和省市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情况,现场指导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项目用地用海保障效率,目前已解决问题20个,其余的正加速办理,为江苏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审批服务
要素保障跑在前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通州湾示范区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基地项目现场,看见数台大型工程机械运转不停,运输车川流不息,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
总投资500亿元的蓝海新材料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与江苏省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4年9月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生产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汽车、光伏等领域的高端聚烯烃新材料产品,对推动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军介绍,该项目分两步实施,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计划2026年6月投产;之后,综合利用乙烷/轻烃生产高端化工新材料,新建125万吨/年乙烯装置及下游新材料装置,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目前,项目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桩基已全部做完,现在转向地上基础部分,其中南区计划今年年底基本成型。”朱军说。
该项目的加速推进离不开用海用地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南通将沿海作为“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向海图强,盘活利用沿海地区空间和土地资源,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南通深化“项目入库即提供服务”机制,动态跟进入库项目用海保障,改变以往先受理后服务的方式,在项目用海县级审查阶段即开展市级并联服务,提前跨部门征求用海意见、组织内部会审,提高审查报批效率;探索实行“打捆”整体论证,压缩项目用海前期论证、评审时间。今年2月,在7个产业项目延续申请审批的基础上,加快跟进协调后续用海报批工作,有效节省流转时间15天以上。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获批建设项目用海21宗。
“高效”“务实”“有服务意识”,是企业代表对南通营商环境的评价。蹲点服务组通过现场调研等举措,为企业项目建设加速、纾难、指路。
“作为蓝海新材料基地内的重要配套设施,通州湾消防救援站和危化品停车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消防设施确保区域安全。”南通局海域海岛管理处处长李昊告诉记者,“根据企业计划,该基地的配套设施项目要在今年三季度末前建成,时间紧迫,按照以往组卷报批方式难以及时保障到位,将直接影响化工拓展区的验收认定。”
对此,蹲点服务组主动到企业现场办公,梳理项目组卷报批材料,指导企业提高报件质量,推动项目一次性过审,节约了报批时间。截至目前,消防救援站项目用海已获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危化品停车场项目已通过省厅专家论证评审,正推进后续报批。
“蹲点服务既是推进部局融合、部省融合的重要实践,也是自然资源系统年轻干部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的宝贵机会,我们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奋力当好为地方纾难解困的‘服务员’。”蹲点服务组成员、国家林草局森林资源管理司林地管理处处长赵倩倩说。
加速、纾难、指路
项目落地驶入快车道
来苏之初,蹲点服务组4位同志马不停蹄、迅速行动,与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接,集中梳理对接需自然资源部协调解决的诉求困难。截至目前,服务组已召开各类座谈会19场,实地调研项目28个,收集诉求、意见、建议71条,同时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研究、协同攻关,分类进行处理,推动项目落地驶入快车道。
“启东市的很多用海项目投资大、订单急、工期紧,企业用海用地需求比较迫切,主管部门在项目用海前置审查中也有很多疑问和易错点。”李昊说。
在启东用海项目现场,针对海洋主管部门关于项目用海前置审查中存在的疑问和易错点,以及企业用海需求,蹲点服务组与基层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深入交流研讨,细致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逐个解决,提高地方前置审查服务水平和项目落地建设速度。
“我们注重协调联动,持续推动地方诉求分类解决。”蹲点服务组成员、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建设用地管理处处长马梅说,“属于政策理解问题的,耐心做好宣传解读;需要部明确操作路径的,及时协调部主管司局提出具体指导意见;需要研究新的政策措施的,及时收集地方经验做法和工作建议,反馈至部主管司局纳入政策储备。”
位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的启东惠生海工装备基地项目备受蹲点服务组关注。该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计划今年年底陆域生产设施建成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2~3艘中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200亿元。
针对该项目的用海用地问题,蹲点服务组邀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海域海岛管理司等司局的相关同志参加实地调研,现场会商研究,协力破解项目建设梗阻。
在蹲点服务组的指导和支持下,惠生海工装备基地、燕达(江苏)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皓海风电运维及装备制造基地、澳构海工设备生产等省重大项目,目前均已获批开工。
“我们目前的订单里包括一个年产240万吨的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合同金额近20亿美元,是国内单个造价最高的船舶。”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石鹏鹏说,“用海审批的顺利完成,让我们提振了信心。下一步,企业将以最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并以启东基地为新起点,助力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用海陆续获批,为示范区实现‘三年千亿,五年两千亿,2035年撑起全市万亿绿色临港产业半壁江山’的奋斗目标增强了底气和信心。”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陆忠华说。
“腾笼换鸟”
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通州湾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的码头,总长154米、型宽44米的“湛江湾1号”静泊岸边。这一全球首创全海域养殖的深水重器预计今年8月底交付使用,将开展全体系智能化渔业养殖试验,力争实现养殖走向深远海的重要突破。在“湛江湾1号”不远处,一座可容纳150人的自升式多功能海上居住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建成后将在沙特阿拉伯投入使用。
在施工现场,塔吊与钢架高耸,机器轰鸣,工人们穿梭忙碌。但在两年前,这片占地285亩的厂区还是杂草丛生的闲置状态。
通州湾示范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振忠介绍,此前,该厂区内某装备制造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经营停滞,留下了这片“沉睡资产”。示范区通过招商洽谈,引进了新企业落户。
“自2024年8月起,指导企业开展海域使用权转让报批工作,并按程序逐级报省级审核,项目今年顺利获批。”李振忠说,蹲点服务组对当地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专程前往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的项目现场,为企业和自然资源(海洋)部门后续如何依法用海、科学管海给予指导,增强了企业规范用海的意识和做强产业的信心,提升了地方海域科学管理水平。
“用海审批完成之后,对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订单承接、生产经营,都有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完善了基建投资计划,接下来将抓住船舶海工行业复苏机遇,多接订单、扩大生产。
“腾笼换鸟”带来的不仅是空间重构,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据统计,通州湾示范区近年来通过创新举措,盘活低效用海面积415亩,为引进新项目腾出了宝贵空间。
除了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在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支持下,近年来通州湾还引进了优质项目46个,拉动总投资553亿元。在此过程中,自然资源(海洋)部门主动服务,优化用海审批,让企业家们“创”有广阔天地、“投”有无限机遇。
“蹲点服务工作还将持续几个月,非常欢迎江苏各级政府和部门提出自然资源领域的问题和诉求。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同题共答,用心用力为江苏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加油助力。”蹲点服务组成员、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北京局副专员刘新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