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朋、吴国斌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发展林下经济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与支持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为我市的林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市积极探索各种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结合亳州产业特色,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林药套种、林禽共养等模式,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2023年,全市共发展林下经济52.5481万亩,其中林下种植49.1287万亩,林下养殖2.2394万亩,森林景观利用1.1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16亿元,超额完成了林下经济发展任务。谯城区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
1、林下种植模式。中药材是我市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不断示范推广,全市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已达到22.95万亩,重点以林下连片种植牡丹、白芍、何首乌、白术、白芷、玫瑰、菊花、藏红花等为主,林药种植已成为林下种植的主体模式。同时,大力发展林蔬种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充分发挥我市苔干生产基地、大蒜生产基地、朝天椒生产基地、西瓜生产基地的优势,大力推广林下蔬菜种植,实现林业和蔬菜产业协同发展,全市发展面积6万多亩。
2、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既实现了立体经营,又发展了循环经济,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林下养殖总量达到100多万只,主要是林禽养殖模式。
3、林下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涡河、西淝河、芡河、茨淮新河等河流水面广阔、水系众多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休闲、度假等旅游业。兴办不同特色的农家乐、森林人家、水面垂钓等项目,林下生态旅游接待人数达35.22万人次,收入110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因地制宜谋产业。抓住特色产业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依托中药材产业,着力打造林药种植模式。谯城区主要为林药种植,十八里镇、谯东镇、五马镇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年增效益达到2.9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蒙城县主要为林苗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经营面积1.5万亩,亩均收入1800元左右。该县甘露园梨业组织群众发展优质梨生产,梨树面积2600余亩,预计每亩可达9000元。林下套种花生、蔬菜等,与山东加工企业签订合同,林下农产品实现保护价收购。在示范带领下,50余户贫困户按照企业种植模式发展梨树林下种植,亩均纯收入达800元以上。天瑶药业有限公司建设金银花基地400亩,组织带动贫困户发展金银花3100亩,今年每亩金银花收入3000-4000元,林下套种药材、花生,亩均经济收入1200元,助推乡村振兴。
2、政策扶持促发展。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关于扶持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发展林下经济奖补政策,进一步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蒙城县编制《蒙城县林业产业兴旺和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印发《关于抓紧抓好“金银林”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涡阳县对林下规模种植苔干、中药材等给予补助。
3、广泛宣传营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支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林农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大力推广林下产品,提升当地品牌效应,拓宽供销平台。
(三)特色亮点
一是林下种植。蒙城县林下食用菌项目是安徽林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宿州学院合作进行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该项目种植大球盖菇,亩产达7000斤,亩利润10000元到15000元。其培育种植过程需要大量玉米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每亩大球盖菇可利用30亩小麦秸秆。经大球盖菇分解后的小麦秸秆富含大量菌丝蛋白,可直接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既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又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林下无污染生态循环。自大球盖菇种植以来,用工200余人,充分利用了周边农村闲置劳动力,目前为止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涡阳县以林蒜、林药、林苔模式,发展面积3万亩,年亩收入达0.2至0.5万元。如义门周营的白芍、桔梗、陈大的苔干、张寨的油牡丹、郑庄户的牡丹、牌坊的大蒜等,义门镇义门堂农业发展公司在义门建万亩核桃药材复合套种示范园,西阳着力开展树莓基地建设。
二是林下养殖。蒙城县国营白杨林场引进杜仲羊特色养殖,依托5千亩杜仲育苗基地的优势,发展林畜模式,使用林地面积75亩,现有规模800余只,预计年出禽4千余只。预计年产值800万元、纯收入210万元。带动贫困户8户,就业人员26人次。涡阳县楚店张园的堤坝林养鸡、陈大郑寨林下养殖土鸡、西阳王庙生态园的鸡、鸭养殖、陈大邓楼涡河滩地养鸭、林场的山羊养殖、牌坊张园枣园下土鸡养殖、新兴林下元宝鸽养殖等,该县目前发展约2000亩,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特色,年亩产值达10000元,产值达2000万元。
三是林菌种植。涡阳县共种植食用菌200亩,如陈大于楼、涡南王塘、义门赵屯、涡北桑楼,亩产值最高可达6000元,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全县林菌种植产值达8000万元。
四合作社发展。亳州谯联是亳州市谯城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简称,成立于2010年2月,是安徽省第一家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亳州谯联成立后先后建设了亳州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网站,注册了谯联品牌商标,建设了谯联QQ交流群,谯联新浪博客、谯联新浪微博、谯联抖音、谯联订阅号和谯联微信交流群。积极推动林下生态中药材产业发展,以现有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先后在谯城区牛集镇、华佗镇、颜集镇、五马镇和谯东镇等,动员村民积极发展林下生态中药材种植。目前,在颜集镇郭桥村正在实施林下生态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种植了玄参、何首乌和蒲公英等中药材,产品将统一回收,加工处理,使用谯联品牌对外销售。亳州谯联经过十多年努力,逐步探索出了“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互联网+谯联品牌+农民合作社+生态中药材+社员”的农林复合经营发展新路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林下经济规模偏小。受多因素影响,农民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动性不强,现存林下养殖户规模较小。同时,受非农化、非粮化政策影响,可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受限。
(二)企业示范引领不足。林业企业偏重林木发展,对林下经济在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方面重视不够,示范作用和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
(三)财政补助资金较少。对林下经济的补助标准不高,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森林旅游人家等奖补较少,难以调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有效解决扩面问题。我市在高效林地复合经营方面总体规模不够大。下一步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不断开拓林下复合经营新模式。以主要公路沿线为重点,从沿河、沿路两侧绿色通道为推动,努力形成县有样板、乡有基地、户有项目的点面结合、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技术引导、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加强对高效林农复合经营基地培育和建设。
(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的高标准示范片,带动引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发展。同时,加强林下经济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各类林下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切实为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重点向龙头企业、上规模生产基地倾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扶持效果;三是协调小额贷款。积极争取农村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推动全市高效林农复合经营的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建议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做好宏观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为全市的林下经济发展再迈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电话:5707087
2024年8月12日